记得上周刚看完发布会的那天,我还发了个朋友圈说 M1 的 Mac 都看起来没有什么新意。无论是旧的、毫无变化的工业设计,还是看起来很强劲但实际上在和之前十分羸弱的 Intel Mac 相比较之下「不讲武德」的 M1 芯片,都很让人怀疑新的 Mac 到底表现如何。然而,在收到新款 M1 芯片 Mac mini 之后的这一周,我想我可以放心地说:未来已来。尽管某些时候我可能还是不得不求助于我的 2016 款 MacBook Pro,但是在绝大部分时候,我只需要打开这款 Mac mini,就可以完成我想要用电脑做的各种事情:甚至可能比之前还多一些。
目前很多评测上来就拿 Final Cut Pro X 的表现来说事儿,但是对于更多用户来说,FCPX 并非日常所用的软件,而 Apple 推出的这三款 Mac 显然也几乎不是为了专业人士设计。我想,很多人更关心的是 M1 Mac 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体验到底如何。所以这篇文章会讲讲我这一周试过什么,有怎样的体验。当然,如果你有什么想要让我测试的,可以在文章的评论中留言,我会在空闲时间尽量帮助你测试。
日常使用:快速响应
如果说开箱之后对于 Mac mini 有什么第一印象的话,那就是一个字:快。应用一点即开是真的一点也不含糊,尤其表现在系统自带的 Safari、邮件、音乐等之前在 2016 款 MacBook Pro 的 dock 栏上需要跳好几下才能打开的应用上。这当然也能够归功于 macOS Big Sur 在开启应用的速度方面的确相比 macOS Catalina 有所提升(即使是在较老的机型,比如 2015 款 MacBook Pro)。这一周正好体验了 Apple 发布会上提到的 3 类应用:通用、Rosetta 2 和 iOS/iPadOS 应用。
已经适配 M1 芯片的应用,自然是好的
首先,来自 Apple 的软件都已经适配了 M1 芯片。我常用的 Keynote 讲演、Pages 文稿等都已经针对 M1 芯片和 macOS Big Sur 做出了优化,而偶尔剪辑视频时用的 iMovie 剪辑也同样如此。尽管 iMovie 的图标让我吐槽了半天,但是它在 M1 Mac mini 上视频导入导出、实时片头回放、实时轨道回放的速度都令人惊艳。
第三方 app 的适配则要慢上一些(但其实适配的情况要比想象中更好)。目前我在用的第三方 app 中,适配了 M1 芯片的有 QQ、Chrome、Office Beta、Downie、iStat Menus 等等。一旦以通用代码的方式分发,这些 app 就可以在 Intel Mac 和 M1 Mac 上同时可用。而如果已经适配了 M1 芯片,性能上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
然而,尽管已经有不少 app 已经适配了 M1 芯片,一些更加进阶的需求所需要的运行环境,比如 Homebrew 这样的命令行工具和 Java 运行环境,则还没有完全获得 M1 的支持。这些可能不得不使用 Rosetta 2 进行转译才能运行 —— 而幸好,Rosetta 2 的表现尚可。
Rosetta 2 转译:正常使用 M1 款 Mac 的保障
在拿到 M1 Mac mini 之前,我其实心里是七上八下的:对 Rosetta 2 到底能够成功支持哪些应用程序的转译,以及转译后的性能,根本没有任何参考。上手之后,我才终于放下心来:就像 The Verge 的评测中提到的那样,几乎所有 Intel Mac 下的 app 都可以通过 Rosetta 2 转译正常在 M1 芯片上运行1,而且运行起来几乎感受不到和之前用 Intel Mac 有什么差异。
我现在也在使用大量用 Rosetta 2 转译后的 app:微信、Steam、Typora、Notion、Zotero、Photoshop2 等等,而这些软件的运行也是流畅自然,就好像在 M1 芯片本地运行一样。当然,我也很期待这些 app 推出基于 ARM 的版本,进一步释放 M1 芯片的潜能。
我真正担心的则是 Rosetta 2 下一些命令行工具的使用情况。本来已经习惯在 MacBook 上使用 brew cask 命令管理软件包,到了 M1 Mac mini 上却可能难以为继。然而,Homebrew 实际上可以在 Rosetta 2 下安装和运行:只需要将终端调整到用 Rosetta 打开,Homebrew 的安装就可以通过 官网 提供的方式继续,并且可以进一步安装 cask 等 formulae。经测试,我常用的几个命令行工具,如 cask(用来安装和管理软件包)、mas(用来使用命令行安装和管理来自 Mac App Store 的软件)和 you-get(用来下载视频网站上的各类视频)都可以正常在 Rosetta 2 下运行。
Mac App Store:或者,就叫它 App Store 吧。
因为 M1 的 ARM 架构,它现在可以运行来自 iPhone 和 iPad 的 app 了。我一直很好奇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Project Catalyst 其实已经是一种解决方案,而如今无需开发者进行任何工作,它们的 app 就可以直接运行在 macOS 上。目前来看,macOS 上的体验是:如果某一款 app 有 iPadOS 版本,它就会执行 iPadOS 的版本;如果没有,则会调用 iPhone 的版本。App Store 也会为你标出一款 iPhone 和 iPad app 的具体情况。
然而,目前 App Store 中大部分来自 iOS 和 iPadOS 的 app 都显得有些局促:窗口大小不能调整、文字大小也比较小;而有些应用即使可以下载,打开后也不会在 Mac 上运行。
终于可以好好在 Mac 上看天气了:「彩云天气」和「在意空气」
「彩云天气」和「在意空气」两款在 iOS 上十分流行的 app 现在都可以通过 Mac App Store 直接下载:尽管未经针对 macOS 的专门优化,两款 app 仍然有着令人满意的表现。首先,界面本身同 iOS 版完全一致,功能也没有任何缺失;其次,两款 app 支持 iOS 14 的小组件的同时,也支持 macOS Big Sur 的小组件,因此在通知中心也可以直接看到它们。其他支持小组件的 iOS app 在 Mac 上应该也可以获得类似的效果,这一点我是十分满意的:终于可以好好在 Mac 上看天气了。
那些我不想开网页的应用:「多邻国」和「老外」
有些 app 在 Mac 上只能通过网页端来访问。「多邻国」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外语学习课程设计得不错,但是网页访问的时候我总会一不小心随着其他的标签页把它关掉。现在,它的 iPadOS app 可以运行在 Mac 上,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可以暂停做题去干别的,而不至于过会儿把它忘了就顺手全都关掉丢失进度。「多邻国」也的确是 iOS 和 macOS 这次「融合」的一个明证:它要的这些权限,包括相册、麦克风和语音识别,都可以在 macOS 上直接实现。
「老外」是我一直在用的一款俄汉在线字典「大 БКРС」的客户端,由俄罗斯开发者设计,实际上是用来方便俄语母语者学习汉语使用的,内置了许多 HSK 词表。我经常用它来查俄语单词,但是在电脑上只能使用网页版的在线词典;而这次在 macOS 上可以直接运行,也省去了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再查询的烦恼,界面清晰,而且还可以添加进生词表。
硬件配置:内存、机身、热量
为了能够第一时间拿到 M1 Mac mini 进行体验,我从官网教育优惠的方式购买了 8G + 256G 的配置。一周使用下来,8G 内存在我这种使用场景下完全够用了。尽管这一代采用了 UMA 统一内存的设计,将 CPU、GPU 乃至机器学习处理器的内存池统一,但是更快的内存读写速度、甚至是更快的 SSD 还是给 8G 内存留了不少后路。
然而,在 Chrome 标签页越开越多、Photoshop 文件越来越大的情况下,8G 内存吃紧也是必然出现的情况。所以,如果对机器有什么硬核的需求,16G 内存以及将来可能会出现的 32G 内存才是专业人士之选。目前的机器更适合一些轻量的工作,如网页浏览、文字处理和视频娱乐,更高端的需求自然可以做,但是物理上的内存限制可能无法突破。
这一代 Mac mini 与 2018 款外观上明显的不同只有颜色:由深空灰色变回了 2014 年的银色机身。内部结构上,可想而知的是由于芯片能效提升,主板和电源都变小了(Apple 声称比上代节省 60% 的能耗),然而还是采用了之前一代的机身尺寸并未进行重新设计,可想而知这代 Mac mini 的试水属性。相比之下,之前一直在用的 Intel 冥王峡谷 NUC 还要比 Mac mini 小上一些。也正因如此,这一代 Mac mini 的后继必然要缩小机身 —— 让我们期待一个 Apple TV 大小的 Mac 出现吧!
但,总有些小问题
Mac 系列产品这几年的品控倒是的确令人担忧。且不说 MacBook Pro 系列从 2016-2019 年挥之不去的蝶式键盘问题到底给 Apple 带来了多少损失,零星出现的电池鼓胀、屏幕「跑马灯」式的损坏等等,都是被 Apple 列入了维修计划的 Mac 硬件问题。
蓝牙连接的稳定性
Mac mini 也一直以来都有蓝牙信号的干扰问题等等难以解决。而这一代 M1 Mac mini 在设计上与之前相同,我在使用中也遇到了蓝牙设备信号不稳定的问题:即使是 Magic Trackpad 2 也经常出现鼠标指针跳动、甚至是设备直接断开连接的问题。对于 Mac mini 这样 I/O 接口数量少的设备来说,蓝牙配件是很重要的扩展手段(更不用说桌面整洁这种问题了),而目前蓝牙设备的不稳定运行让我不得不重新连接上之前已经放弃的大部分线缆。
究其原因,Apple 官方支持 有关于这个问题比较详细的说明和操作步骤,大多数情况可能是由 USB 3 设备、线缆或者 2.4GHz Wi-Fi 引起的。但是由于外设实在挺多的,我也很难排除所有问题,目前打算移动 Mac mini 的位置来试试看。
系统整体的稳定性
在使用 Mac mini 的这一周里,我遇到了两次「您的电脑因为出现问题而重新启动」的情况,这一般是系统出现了致命错误(panic)导致的。一周两次稍显频繁,并且需要继续关注接下来运行的稳定性情况。
写在最后:久违的满意
其实在 M1 Mac 推出之前,我还从未想到过 Apple 有一天能做到 Microsoft 曾经想做的事情,直接把 ARM 和 iPhone 体验带到了桌面端。但是未来已来:这就是 Mac 的未来,当 Apple 真的使出了浑身解数去控制自己的软件和硬件的高度融合和统一,它就真的带给了用户十分奇妙的体验。当然,这还真的只是一个开始:目前的 M1 系列 Mac 只在低端机型铺开,让人们对它尚未发布的产品充满了期待。不知道明年的这个时候,我是不是就会用自己的这台 Mac mini 看 Apple 发布 Apple Silicon Mac Pro 了呢?
这一周使用 Mac mini,我很开心。对 Apple 的产品,满意已经久违。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