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CES 2021上11代产品的全线公布,英特尔也正式加快了步伐。同时下一代的NUC全系列产品线也已经全面部署,时隔半月我终于拿到了这次首发的家用型号之一:猎豹峡谷(Panther Canyon)
开箱
本次上手机的机型,型号为NUC11PAHi7,准系统不含内存和硬盘,值得一提的的是,这次NUC 11猎豹峡谷中部分型号(NUC11PAQxx)内置无线充电,不过很可惜我手里这台并不支持
型号
包装盒,沿用了与英特尔新LOGO一致的设计语言
包装盒
包装盒侧面的LOGO,11代Tiger Lake i7与iRIS Xe核显加持的证明
LOGO
最大支持64GB DDR4 3200MHz笔记本内存以及2280规格的M.2 PCIe 4.0 SSD和2.5英寸SATA硬盘,整机附赠英特尔的三年良心保修
参数
打开包装盒后的本体,系列中首次采用的全黑化外观
开箱特写
本体
全新的LOGO贴纸、附带的VESA背挂支架及SATA硬盘固定螺丝
小物件
外观
正面,布局从左至右依次为:硬盘指示灯、ThunderBolt 3接口(支持最大15W快充)、USB 3.1 Gen2接口、耳麦接口以及电源键
正面接口
左侧为一个读卡器,支持全尺寸USH-II的SD存储卡
左侧接口
背部,布局从左至右依次为:19V DC电源口、Mini DisplayPort 1.4接口、以太网卡接口升级为了2.5G速率(英特尔i225-V)、两个USB 3.1 Gen2接口、ThunderBolt 3接口(支持最大15W快充)以及HDMI2.0b接口
背部接口
最大支持四台普通或两台4K显示器同时输出,同时支持单屏8K显示
背部接口特写
对比之前机器饱受诟病的黑色钢琴烤漆,新机器顶盖首次换用了磨砂喷漆工艺,个人更喜欢新款的质感,同时也更加耐磨耐刮,这次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撕膜了
左:寒霜峡谷,右:猎豹峡谷
全方位对比上一代NUC 10寒霜峡谷,全黑化设计使得整机显得更加高级
左:寒霜峡谷,右:猎豹峡谷
左:寒霜峡谷,右:猎豹峡谷
左:寒霜峡谷,右:猎豹峡谷
下:寒霜峡谷,上:猎豹峡谷
电源适配器来自全汉,i5及i7版标配输出功率为120W,可谓历代家用核显NUC(90W)中之最。考虑到多口支持快充以及支持无线充电的型号,配备100W以上的适配器也算是情理之中,不过随之而来的则是电源体积的大增
电源适配器
内部
拧下后盖的4颗螺丝之后,可以轻松拆开机器,内部布局相比上一代以及之前的产品并没有过多的调整及变化,整体为小幅改良
同样的双内存槽,M.2固态硬盘槽升级为PCIe 4.0的规格且向下兼容,不过网卡并没有使用新款支持WiFi 6E的AX210,而是采用了同老款一样的WiFi 6无线网卡AX201,自带蓝牙5.0,WiFi 6E估计要等AX211了吧
左:寒霜峡谷,右:猎豹峡谷
后盖与2.5英寸SATA硬盘笼为一体结构,表面带有一个M.2固态硬盘的导热帖
左:寒霜峡谷,右:猎豹峡谷
主板细节对比,最明显的差异则是这次的猎豹峡谷增加了一块面积不小的黑色散热片
左:寒霜峡谷,右:猎豹峡谷
谜之散热模块
拆开之后,发现原来底下藏了一块Realtek瑞昱的DP 1.4转HDMI 2.1信号转换器,型号RTD2173,理论支持HBR3,使得8K@60Hz输出成为可能
RTD2173
图片来源:Realtek
背面散热模组,乍看之下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左:寒霜峡谷,右:猎豹峡谷
细看发现猎豹峡谷左侧增加了一小部分散热鳍片及开口
增加的鳍片
相比老款,新款的风扇扇叶数也更密并且额外增加了风口
左:寒霜峡谷,右:猎豹峡谷
风扇侧面额外开口
热管粗细不变,主鳍片数量一致,不过由于猎豹峡谷额外增加的热管长度以及鳍片,加上扇叶密度更高的风扇,相比老款理论上可以为新机提供更强的散热能力
左:寒霜峡谷,右:猎豹峡谷
前后各一颗JHL8040R Retimer芯片为Thunderbolt接口及CPU内的Thunderbolt控制器提供信号放大,值得注意的是,这款芯片官网标注的为Thunderbolt™ 4 Retimer
JHL8040R
图片来源:Intel
性能
自11代Tiger Lake发布以来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关于这颗4核心8线程的i7-1165G7以及新的Xe核显放到目前来说也没有太多可以讲的东西了,所以CPU和核显的参数简单过一下,我们将这只“老虎”拖出来溜一溜看看在这台出厂PL1 40W,PL2 67W设定的机器上性能释放究竟如何
CPU-Z
GPU-Z
以下所有测试均为在以下配置,室温15摄氏度,原厂硅脂,默认BIOS设置下进行
测试平台:NUC11PAHi7
CPU:i7-1165G7 4核心8线程 12M三级缓存
内存:镁光DDR4 8GB 3200MHz * 2 双通道
核显:Intel IrisXe Graphics(96EUs)
CINEBENCH R20
CINEBENCH R20单/多核跑分
CINEBENCH R23
CINEBENCH R23单/多核跑分
单核跑分在11代桌面端开售之前依旧是目前英特尔自家阵营中之最,甚至能与zen3扳一扳手腕。多核受限于核心数量限制,没有能跟上现在主流的步伐,还维持在Kaby Lake的性能级别
CPU-Z Bench
CPU-Z单/多核跑分
内存性能
由此此次Xe核显的性能受内存吞吐量的制约极大,若对GPU有所要求,则本代机型务必配备DDR4 3200MHz的频率的双通道且时序尽量优良的内存,下面会提到原因
AIDA64内存测试
7-Zip基准测试
7-Zip基准测试
3D Mark
受限于最大3200MHz内存频率的瓶颈,即使为非板载内存,Xe核显也并不能在这台机器上面发挥出100%的实力,具体相关测试可以参考火鸡大佬的文章,大佬已经讲解的非常详细了,这里不再赘述
Fire Strike
Time Spy
Wild Life
轻度游戏
同样因为内存瓶颈,没有LPDDR4X-4266MHz的加持。在1080P特效全开下,两款轻度游戏基本只能够达到能玩的级别,还想要获得更高的帧数,需要适当降低特效及分辨率
CS:GO
DOTA 2
温度功耗测试环节,使用最新版AIDA64单烤FPU,刚开始1分钟内CPU核心功耗维持在55W,封装功耗60W,温度99度,频率全核4.1GHz。3分半种之后,进入PL1,CPU核心稳定38W左右,封装为43W左右,温度稳定在85度,频率在全核3.6GHz左右波动
单烤
保持FPU继续测试,在15分钟后加入Furmark核显稳定性测试,此时GPU会分走接近20W功耗。40分钟后CPU核心稳定在15W左右,封装依旧在43W附近,温度稳定在50度,频率在全核2.5GHz左右波动
双烤
视频解码历来都是英特尔核显的强项,YouTube的8K 60帧VP9编码视频,Xe核显在线播放使用率仅仅只有49%,并且11代可以原生支持GPU硬解AV1编码视频
YouTube 8K
软件
随着新一代NUC的推出,英特尔也逐渐开始完善的原生软件生态体系,支持系统硬件监控、调节,NUC Software Studio就是这样一款软件。不过在我这台本应受支持的机型上安装后却始终无法成功打开运行。。。
图片来源:Intel NUC Software Studio PDF
NUC Software Studio
在官方给出的机型参数详情中一直标称的的双雷电3,在Thunderbolt 软件控制中心里也是被识别为两个Thunderbolt 4?手里暂时没有雷电3的设备,也没办法进一步印证了,后续相关信息会及时更新在这里
Thunderbolt控制中心
总结
+ 小积下优秀的扩展性
+ 优秀的单核性能
+ Xe核显不俗的3D性能以及视频编解码能力
+ 支持PCIe 4.0 SSD
+ 全尺寸USH-II SD卡支持
+ 15W多口有线快充或*无线充电
– 多核性能一般
– 网卡焊死不可升级
– 核显受内存制约依旧无法发挥100%的性能
– 雷电接口非最新Thunderbolt 4协议
以上,猎豹峡谷可以说是一道可口的开胃前菜,全新的黑化机身,磨砂顶盖。11代处理器整合接口的全面升级,双雷电3、PCIe 4.0、2.5G网卡,Xe核显应付轻量级3D游戏和视频处理也不在话下。而更为强大的正餐,老虎峡谷(Tiger Canyon)以及幻影峡谷(Phantom Canyon)还在后面蓄势待发,期待今年NUC大军的到来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