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精悍,NUC11 猎豹峡谷评测

NUC11 猎豹峡谷,i7-1165G7 处理器版本,具体参数列示如下:参数图.jpg

到手的机器为不带内存和硬盘的准系统,考虑到后续主要的应用场景是照片处理和低负荷的视频处理工作,根据 PugetSystem 的推荐,购入两条 16G 3200Mhz 内存条以及 980pro 500G 作为系统盘和临时数据盘,数据备份则由一台外接了 USB 转 2.5G 网卡的群晖 920+ 支持。NUC1119511.jpg

外观展示

开箱:小巧精致

11 代 NUC 更新了全新的包装设计语言,整体更为扁平化,右上角的 i7 表明处理器型号。NUC1114391.jpg

侧面是 NUC11 的最大更新,11 代酷睿处理器以及与之搭档的最强 Intel 集成显卡 iRIS Xe。NUC1114601.jpg

其他面则是 NUC11 的接口展示图。NUC1114721.jpgNUC1114781.jpg

掀开盖头,迎面而来的就是 NUC11 娇小的身躯,小心翼翼拿出来,一只手就可以掌握的感觉,真好!NUC1115231.jpg

盒内附件不多,电源、i7贴纸、说明书、硬盘螺丝和 VESA 挂板。NUC1115421.jpg

信仰贴纸,值得拿出来单独观摩一下。NUC1115491.jpg

电源是来自全汉代工的 120W 电源,19V 6.32A输出。NUC1115661.jpgNUC1115571.jpg

在 100W GaN 电源只有巴掌大的今天,这个电源的体积是真的拉胯。即使不和 GaN 对比,Thinkpad X1 Extreme 的 135W 电源也比这个小不少,Intel 还可以努力一点。NUC1118901.jpg

取出 NUC11,顶部是磨砂质感,触感细腻,实物观感良好。NUC1116001.jpg

正面接口为雷电4、USB 3.1 Type-A、耳机麦克风二合一和电源开关。接口面板上方为 4 个矩阵式麦克风。NUC1115731.jpg

两侧的功能主要是充当进风口,功能安排上,一侧为 SD 卡读卡器,一侧为安全锁孔。NUC1115791.jpgNUC1115851.jpg

背面接口则更为丰富,电源、Mini-DP 1.4、2.5G RJ45、两个 USB3.1 Type-A、雷电 4 以及 HDMI2.1,同时也安排了散热器出风口。布局合理,基本上不会出现线缆打架的情况。NUC1115831.jpg

携带性参考:电源大,机身小

三围,整机尺寸为117mm X 112mm X 50mm,盈盈一握,非常小巧。NUC1118301.jpgNUC1118391.jpgNUC1118451.jpg

对比高罐可乐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电源是真的不小。NUC1118551.jpg

拿了个利民 C12 Pro 风扇做对比,NUC11 大概与两把 12cm 标准厚度风扇垂直叠加的体积一致。NUC1118751.jpg

对比了体积,自然也是要称重一下的,NUC11 本体重为 600g 不到。NUC1118781.jpg

电源重量为 500g 不到,整机出门携带重量为 1.1 kg,和一台轻薄本的单机重量差不多。NUC1118861.jpg

过年期间带着 NUC11 出了趟门,使用 Peak Design 的 5L Daily Sling,把 NUC11 和电源塞进去,还能放入纸巾、充电宝、65w GaN 充电头以及卡包。塞完这些之后还有些空间富余,如果通勤两地都有显示器和键鼠,这小家伙移动起来倒也不算太麻烦。NUC1118941.jpg

安装及拆解

内存及硬盘安装

顶盖是可以拆卸的,但目前没有太大的意义,要是后续有出无线充电板替换顶盖,倒是可以搞一块来玩玩。NUC1116061.jpg

准备好内存和 SSD,开始装机之旅。NUC1116171.jpg

安装过程比较简单,拧开底部4颗螺丝,掀起盖板即可看到内存和 nvme 硬盘安装位,插上内存,螺丝固定 nvme ssd 即可。NUC1116351.jpg

需要注意的是 2.5 寸 SSD 的连接线为软排线,且预先安装好的,掀起盖板的时不要给扯断了。NUC1116211.jpg

底板螺丝是防丢设计,这个给好评。安装完内存和硬盘,把盖板拧回去然后通电装系统就可以玩耍了。NUC1116281.jpg

更换硅脂

最详细的拆解展示,大家可以看主站的测评,这里就不浪费大家流量了。后面的测试大家可以看到原厂硅脂是真的不行,建议到手即换,我这里的拆解仅以更换硅脂的流程为例,展示一下过程和细节,供参考。NUC1119521.jpg

拆开底板,卸下内存和硬盘后,最显眼的就是焊接在主板上的 AX201 网卡和覆盖在 DP1.4 转 HDMI2.1 芯片上的散热片。NUC1119561.jpgNUC1119601.jpg

将 2.5 寸硬盘连接线、矩阵麦克风连接线以及 Wi-Fi 天线拆离后即可将主板取出。取出时需要对盒体做轻微挤压,方便主板脱离。拆下来之后会发现,在 AX201 网卡下方有一个 5pin 接口,旁边标注着 QI,估计这个就是带无线充电功能版本的取电来源,端子来自 ACES ,有没有大佬知道具体型号,可以再回复里告知下。NUC1119651.jpg

内存与硬盘的另外一面则是几乎覆盖整个主板的散热器,风扇是来自 SUNON 建准,5V 可调速,实测过程中达到的最大转速为 4700 转。_DSF62881.jpg

取下风扇,准备拆散热器,除了风扇圆弧后面的一颗螺丝外,出风口胶带下面还有两颗螺丝,需要掀起胶布才能拧开。_DSF62911.jpg

Intel 给散热器扣具的螺丝按照对角线先装先卸原则标记了拆装顺序,照着操作就可以了。_DSF62961.jpg

拆下的散热器,双铜管设计。_DSF63021.jpg

接着到 CPU 部分,擦干净原厂硅脂,锃光瓦亮。重新涂上硅脂,原样复原即可。NUC1119731.jpg

BIOS 介绍

开机 LOGO, 大大的 NUC 字符,搞得还行。按 F2 进入 BIOS 设置界面。bios0.png

Intel 蓝的 BIOS 设置界面,之前几代没玩过,但看网上的对比,这一代能调的东西不多。Main 界面主要是信息展示。bios1.png

Advanced 界面注释调整与存储、板载设备等相关的内容。具体可以到手进去看看。bios2.png

Cooling 是风扇策略,建议平时使用时使用 Balanced 策略,此时极限转速只会到 3700 转左右,相对会安静一些。bios3.png

Performance 页,没啥调的,等待 Intel 的开放。bios4.png

Security,安全界面就不多做介绍了。bios5.png

Power,这里是唯一能对性能进行调整的地方,可以调整 PL1、PL2 和 Tau,具体调整结果,可以看后面的实测。bios6.png

Boot,此页为启动项。bios7.png

性能测试

跑这些测试的时候,新买的 980 pro 500G 还没到,就先用一块闪迪 Extreme Pro 500G 做的系统盘顶上了,后续在回复楼层补上 980 Pro 的测试结果。使用 Intel 的驱动更新程序更新到最新版本的驱动。驱动情况.jpg

基准测试

硬件信息检测

先是常规的硬件检测内容,首先是 CPU-Z,1165G7 已经可以被正确识别了。从上面的 BIOS 设置截图中可以看到,NUC11 是不支持 XMP 的,一部到位买的三星 3200Mhz 16GB 单条。CPU-z1.jpgCPU-z2.jpg

GPU-Z 也可以正确识别 Xe 集成显卡了。GPUz.png

HWiNFO,CPU 和 GPU 都正确识别,且获取了最新的商标图。hwinfo.png

使用 Intel Processor Diagnostic Tools 对 NUC11 进行了检测,PASSED!保真了!intelprocessorDT.png

从技术文档上扒了张 PCIE 通道分配图下来,和 HWinfo 中的信息进行了一下对比,这一次雷电控制器是继承在了 CPU 中,也就是雷电接口是直连 CPU 的,理论上会有更好的性能,后续我会使用一张公版 1070 进行测试,给大家看看 NUC11 的雷电口可以发挥到什么程度。blockdiagram.pngpcie连接情况.png

基础跑分

看完了硬件信息,开始跑分了,首先是 AIDA64 的内存以及 GPU、CPU 跑分,大家可以和自己手上的机器做个对比,看看这台 NUC11 都有几成功力。内存.png处理器.png

其次是 CPU-Z 跑分,单核爆炸,多核没那么惊艳。处理器z.png

CINEBENCH R20,单核性能不错,已经来到了 570 分,已经超越了 10900K,9900K 这些上两代桌面旗舰了。当然,多核成绩就一般般了,毕竟只是一颗 4 核 8 线程处理器而已。C201000.png

Super PI 1M/32Msuperpi.png

7-Zip,先来单核测试,然后是多核。7-zip单核.png7-zip多核.png

增加一项比较少见的跑分,y-cruncher,这是一个更考验 CPU 多核性能的测试,所以 1165G7 结果就一般般了。ycher.png

最后跑了一个 Blender 测试,总耗时 1小时 38 分,位列前93%,还是不错的。blender-result.png

生产力测试

前面的跑分,不熟悉硬件的朋友可能没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那么就来看这个环节吧,生产力跑分测试。首先是 PCmark10,生产力跑分测试的扛把子。基础测试评分 4658,子项评分也都进行了展开,大家可以参考分析。PCmark10-1.png

跑分过程中,最大功耗出现在了渲染阶段,最高达到了 58w。PCmark10-2.png

然后是 Microsoft Office 跑分,总评分 9741,三件套和 Edge 的子项分数也都列示出来了,可以看一看。PCmark10-3office.png

跑分过程中,最大功耗出现在了 Excel 软件测试阶段。PCmark10-4office.png

跑完了 PCMark10,接下来就跑一下 PugetSystem 的 Adobe 软件跑分。具体跑分插件的测试要求和跑分说明,可以点击这条链接前往下载。唯一需要提醒的就是注意保证系统和 Adobe 软件界面全部为英文,否则会有各种莫名其妙的报错。NUC11 主要是用于图片处理,因此就重点看看 PS 和 LR 的分数了。两款软件均为 770 分左右,和网站中收录的数据对比,与 10900K+UHD630 的组合基本相当。Puget-PS-1.pngPuget-Lr-2.png

具体跑分结果清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这个链接前往查看。接下来就是 Pr 和 AE 了,纯娱乐跑分,仅供参考。Puget-Pr-2.pngPuget-AE-2.png

最后,回到我自己写文用的比较多的 Capture One,做一个模拟的导入导出测试。这项测试中用到的图片来源于 DPreview 的图库,下载地址点这里。为了让这个测试更有挑战,同时根据有参考性和可重复性,我选取了 30 张富士 GFX 中画幅相机拍摄的 1 亿像素 RAW 原图作为测试对象,单张图片的大小为 100MB 左右。先进行 SD 卡模拟导入测试,30 张 1 亿像素图片从导入到生产完预览图,耗时 1 分 6 秒。C1导入.png

之后将 30 张图片按照宽度 2000 质量 80 的设置准备导出。C1导出设置.png

NUC11 的导出时间如下所述,整体操作流程,非常的迅速。C1导出1000.png

游戏测试

NUC11 虽然使用了目前最强的集成显卡之一的 Xe,但在这个独立显卡是虚空产品的当下,还是不能指望它能爽完游戏。游戏测试部分采用先跑分,后实战的方式。先来一个 3DMark 大全套,从 Time Spy Extreme 到 Night Raid,全跑了一次。tse.pngts.pngfs.pngnr.png

这次还增加了一个软件,BaseMark 跑分,供大家多一个维度参考了。BaseMark1000.pngDX121000.png

然后就来到游戏实测部分了,游戏实测部分,也同样先跑了 2 个游戏自带的 Benchmark,然后试玩了 3 款网游和 2 款单机。结论就是玩一玩 1080P 30帧高画质网游,NUC11 还是可以勉强答应的,再有更高的要求,还是上显卡盒子,外接显卡吧。
最终幻想14 benchmarkff14testingresult.pngff14加载时间测试结果.png

文明6 benchmark文明61.jpg

网游测试1:英雄联盟,满足 4K 高画质需求,爽完无压力。LeagueofLegends_2021_02_16_22_06_25_199.jpgLeagueofLegends_2021_02_16_22_12_02_509.jpgLeagueofLegends_2021_02_16_22_22_18_195.jpg

网游测试2:Dota2 斧王岛,1080P,可堪一用,娱乐可以,上分可能会被骂。dota2_2021_02_16_22_51_44_526.jpgdota2_2021_02_16_22_39_06_903.jpgdota2_2021_02_16_22_50_44_991.jpg

网游测试3:原神,1080P 高画质逛街,树下卡顿。原神0.jpg原神2.jpg

单机测试1:巫师3,1080P 中画质,体验下剧情可以,但爽完还有欠缺。巫师30.jpgwitcher3_2021_02_16_21_40_35_358.jpg

单机测试2:帝国时代2,4K 高画质,怀旧一下,毫无压力。帝国时代截图.png帝国时代截图2.jpg

在线及本地视频播放测试

视频解码一向是 Intel 集成显卡的强项。这里 DXVA Checker 进行编码支持检查,基本能支持的,都支持到了 8K 解析,包含新增的 AV1 编码格式。DXVAChecker.png

接下来,我们来测一下实战,直接上新编码,在线播放 AV1 8K 视频,Japan 8K 60fps,CPU占用不高,GPU 偶有突破70%的时候。av1testonline1000.jpg

接下来测试,VP9 4K 视频,Japan 8K,播放流程,GPU 占用在 30% 以内。VP9testonlin1000.png图片[100]-短小精悍,NUC11 猎豹峡谷评测-51NUC.COM-中国领先的NUC技术网站

接下来看一下本地视频播放,使用了三个视频,包括 AV1 格式的 Japan 8K 60fps,信条蓝光原盘和杜比测试盘。具体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对于 NUC11 来说,播放和中途跳转拖动均毫无压力,想用 NUC11 作为家庭影院播放器的朋友,完全不用担心解码能力。
av1 Japan 8k 60fpsav1test21000.jpg

信条蓝光原盘telnet1000.jpg

杜比测试盘doby1000.jpg

压力测试

Prime95 Large FFTs 烤机 1 小时结果如图所示。温度爆炸,噪音爆炸,CPU Package 功耗维持在 40w 左右,但整机表现比较稳定,未有崩溃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CPU 工作频率已经降低到了 3.3Ghz,可见散热压力确实不小。Prime951小时.png

AIDA64 单fpu 跑 20 分钟 结果如图所示。与 Prime95 测试一样,温度爆炸,噪音爆炸,CPU Package 功耗维持在 40w 左右,整机也比较稳定。aida64fpu.png

其他硬件测试

网络性能测试

首先是无线性能测试,使用一台小米 AX3600 作为接入点,距离 NUC11 大概 2m 左右,测得 Wi-Fi 连接速度为 1.4 Gbps 到 1.7 Gbps波动,信号强度如图所述。WiFi6status.pngWifi6.png

同位置使用 AX200 网卡的另外一台台式机,通过技嘉鲨鱼鳍天线连接 AX3600,测得连接速度为 1.9Gbps,比 NUC11 略快且信号强度也好一些。鲨鱼鳍2.jpg鲨鱼鳍1.jpg

再就是,2.5G 有线网络测试,在 DS920+ 上建立一个 iperf3 测试服务端,两边均开启巨型帧后测得有线连接带宽为 2.35G,考虑交换机线损,基本是跑满 2.5G 了。2.5G有线测孙.png

在 920+ 上建立一块 256G 的 iSCI 硬盘,使用 CDM 跑分得到如下结果。2.5GCDM.png

再采取多次重复拷入拷出一批视频文件的方式测试长时间读取写入的稳定性和速度,结果如下。

2.5G测试文件信息.png2.5G传输速度.png

雷电接口拓展测试

由于有雷电 4 接口的加入,NUC11 的扩展性来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高 40 Gbps的带宽在转换为 PCIE 插槽后成为了无限的可能。这里我使用了一块来着 ADT Link 的 R43G 雷电 3 转 PCIE x16 转接卡进行测试。无论是千兆还是万兆网卡以及1070显卡均可以正确识别。网卡测试.png万兆网卡.png1070.png

_DSF63151000.JPG拓展坞方面,由于 NUC11 不支持 PD 供电,所以使用雷电扩展坞的话需要带上两个硕大的电源,着实不美观和简洁,建议有接口扩展需求的朋友直接购买一个 USB HUB使用。_DSF63291000.JPG_DSF63321000.JPG

USB 接口供电输出测试

雷电 4 接口算是雷电 3 接口的小修补升级,升级的其中一项就是 最低输出功率来到了 15W。Intel 诚不我欺,使用 Power-Z 测试仪对雷电 4 接口 进行 PBO 报文测试,结果显示支持 5V/3A 和 9v/2A 两种输出模式。DSF62461000.JPG

噪音表现

噪音部分,分别展示了关机环境噪音、2000转左右安静工作噪音以及4700转狂暴模式工作噪音。

环境噪音:_DSF63351000.JPG

2000转噪音:_DSF63231000.JPG

4700转噪音:_DSF63261000.JPG

优化:没有最强只有更强,如何打造更强的NUC11

第11代酷睿处理器算是最近才开始大规模铺货上市,目前无论是 Intel XTU 还是 Throttlestop 都无法对 CPU 或 iGPU 的电压、频率等参数进行调整。Throttlestop 论坛里面有帖子专门讨论 Throttlestop 对 1165G7 支持的情况,购买了 11 代酷睿平台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一下。

来到 BIOS 设置中,在 Power 页面中可以看到与性能相关的调整。主要涉及对 PL1 、 PL2 以及 Tau(功耗窗口时间)的修改,出厂最佳性能预设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40W、67w 和 64s,默认模式的跑分和测试请参考帖子上面展示的结果。接下来我将 PL1 和 PL2 均设置为 67W,Tau 调整到最长的 128s,跑 AIDA64 单烤 FPU 测试。测试结果可以看到,CPU Package 的功耗成功在较长时间内都突破了 40W 来到了 44W 左右,最大功耗接近 52 W,工作频率稳定在了 3.7Ghz 左右。但受到工作温度上限的制约,无法再有更高的突破。pl167.png

进一步创造更好的散热条件,将 NUC11 的顶盖去除,适当理顺风扇进气过程,再次进行 AIDA64 单烤 FPU 测试,风扇转速下降 500 转的同时,CPU Package
解锁到了 45w 左右,至此,原机性能优化已经到头,要想增强,就只能做进一步的改造了。pl167去掉顶盖.png

首先想到的是更换硅脂,具体流程可参考上面的拆解细节。这里我给 NUC11 换上了雅浚的 W15 硅脂。同样的室温环境下,将 PL1、PL2 设置为67w,Tau 设置为 128s,测得最大功耗来到了 56W,持续功耗为 47W 左右,且运行频率上也由之前的平均 3.7Ghz 小幅提升到了 3.8Ghz,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如果使用更好的硅脂,应该可以有更佳的表现。aida64fpu-换硅脂.png

另外,贴吧有位老哥做了一个加强版的 NUC 机箱,并且开源了机箱设计图纸,Github 关键词是:solayuta/GP44-Case。2.6L 的体积内塞入了 NUC 主板、内置电源和双风扇显卡,同时为 NUC 更新了散热配置,更强更安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做一个玩玩。nuccase.png

总结

这一代 NUC 带来了更具质感的全黑化设计,同时 11 代酷睿无论是 CPU 性能还是 GPU 性能都令人惊喜,雷电 4、PCIe 4.0 等全新接口的加入也让扩展性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一个月使用下来,作为一台桌面用的办公电脑,无论是应付 Office 三件套还是照片处理,NUC11 都是游刃有余。在工作之余,使用外置显卡玩一玩游戏,也是非常不错的,作为这一代 NUC 中走量的型号,猎豹峡谷,表现优异。

优点

  1. 全黑机身,磨砂顶盖,相较前几代产怕,质感提升明显,整机做工优秀;
  2. CPU 性能强大,且可以较长时间维持高睿频频率,不做快男;
  3. Xe 核显性能强大,足以应付 1080P 下高画质网游的需求,适当降低画质要求,1080P 下高帧率玩 FPS 也不是不行;
  4. 雷电 4 接口直连 CPU,通过雷电口扩展外接设备的性能损耗小,拓展性能强大;

缺点

  1. 或许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散热性能,电源体积过大;
  2. 平台太新,Throttlestop 与 Intel XTU 均不被支持,无法通过对 CPU 和 iGPU 进行参数调节来超频或降噪;
  3. 虽使用了雷电接口,但无法通过雷电口进行整机供电;
  4. 原装硅脂性能一般,建议到手直接更换;
  5. HDMI2.1 接口是通过 RTD2173 转接 DP1.4 而来,在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兼容性问题。我试了 3 根HDMI线,在另外两台电脑上测试均没有没问题的情况下,使用这台 NUC11 连接后,会不定期出现黑屏,屏幕显示抖动模糊的情况。显示器的同一 HDMI 接口,使用 miniDP 转 HDMI 线以及使用雷电扩展坞拓展 RX574 输出,也没有遇到黑屏、屏幕抖动的情况。另外在逛 reddit 的 intelnuc 板块下也有人反应类似的情况,估计是驱动还有待磨合。建议大家使用 DP 或者雷电口作为显示输出口。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

    暂无评论内容